今天談的是「翻譯員的道德操守」。其實基本的守則大家都知道得很清楚。可是在實際的層面,常常出現非常多的道德矛盾 (dilemma),所以討論道德操守的最好辦法不是逐條條文去解釋,而是拿出真正的個案來深入探討。今天4小時的課,我們討論了三、四個很不同的個案,莎拉老師教我們如何找出問題所在,想出幾個不同的對策,而每個對策又有什麼後果,且看以下這個案:
「一對聾人夫婦去做產前檢查,太太已懷孕20週。你是翻譯員,也是他倆的朋友,你知道二人不想知道胎兒的性別。可是在做超聲波檢查時,護士突然喊出一句『恭喜了!是個男孩!』那翻譯員應該怎辦呢?」
專業的翻譯員當然知道要「盡忠職守」,人家護士說什麼,便應如實翻譯了。可是如此一來,便破壞了聾人夫婦的計劃,或許夫婦倆會因而很沮喪,也可能從此不再信任翻譯員了。
可是芬蘭同學瑪莉嘉高呼「當然沒有矛盾!應如實翻譯啊!」,可見也不是人人對這件事有懷疑,「是個男孩!」這話又不是翻譯員自己說的,是護士說的,翻譯員的工作是把口語翻譯成手語,直截了當,根本沒有討論的空間。
我們在課上,討論了以下幾個不同的對策:
1. 直接翻譯
(這樣翻譯員沒有破壞規矩,但那聾人夫婦可慘了。)
2. 不翻譯這句話,也不張聲
(大家一面倒認為這是全不可行的對策,而且如果聾人夫婦精於讀唇的話,根本可能已自行理解了護士的話。)
3. 告訴護士,聾人夫婦不想知道胎兒的性別
(當然可以這樣做,可是聾人夫婦便會問:「你們在談什麼?」,那你就很窘了。)
4. 告訴聾人夫婦,護士剛剛說出了胎兒的性別,要不要翻譯出來?
(幾乎大家都認為這是最好的選擇。)
至於我,我大概會先做(4),讓夫婦選擇要不要知道胎兒的性別,再做(3),把剛發生的情況告訴護士,這樣雙方就很清楚了。
莎拉老師說,如果碰巧翻譯員跟聾人是朋友,知道某些內情的話,最好在適當的時候,提醒聾人先把內情說出來,那麼翻譯員便不用常常陷入這些兩難的局面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